Q 1: 哪些老师适合作为引导老师?
语文学科老师为佳,如果条件允许配备2位老师配合。 详细说明: “芳华”项目中学生将通过采访身边老人记录故事,从学科角度出发会更加注重在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,过程中会需要老师对学生语文学科素养进行观察,因此语文学科老师或者德育负责老师更加适合作为此次引导老师。建议如果学校老师允许,可以每一个班级有2位老师共同配合,可以互相帮助记录过程,互相讨论。 Q 2: 参与老师需要做什么?
参与老师将需要: 1. 学习“芳华”课件内容熟悉课程; 2. 参与线上直播分享,并进行课程实践引导; 3. 需要即时记录和整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。(可以通过拍照,文字等方式进行梳理,我们将提供梳理的模板); 本次活动照片及视频将有可能用于宣传,老师需要与家长,孩子们提前沟通肖像的使用;5.在实践过程中或结束后,愿意与其他老师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。 Q 3: 这个项目可以安排在哪一些课时段?
课程标准版课件,每课时40分钟,大约8课时,能够满足这个条件课时即可,不包含成果展示时间。 详细说明: “芳华”项目课程可扩展性比较强,可以作为活动类课程(社团课,德育课),学科类课程(语文课时),跨学科类课程(语文,艺术以及社会课时)。
此次课件我们将提供标准版课件,按照40分钟为一个模块进行课时的划分。学校最好可以保证8个课时左右时间,大约320分钟时长。
成果展示不包含其中,成果展示将根据学校实际情况,进行安排,展示方式课多样,结合学校活动或线上展示等。 Q 4: 多少学生比较适合?
依据学校情况确定,建议高年级学生,如果学校还没有丰富的项目式学习实践经验,建议以种子实践班形式开始。 详细说明: 此次标准课件将以小学高年级及初中学生认知水平,作为基础进行课件设计,您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调整,过程中我们也将提供不同的实践建议。
配比学生人数将需要学校将结合学校目标,学校老师配比以及实际课联系的采访人情况进行安排。
建议1~2个老师负责一个班级,即学校实践种子班的模式:
学校实践种子班。 可以是某个社团课学生或是某几个非常有意愿实践老师所带的班级。如果学校老师对项目式学习刚开始了解,学校时间安排紧凑,第一次非常有意愿实践老师有限,建议可以先从个别班级实践开始。这个班级可以采访学校可以联系到的比较有针对性的老人群体。之后可以有更多尝试。 Q 5: 采访对象可以怎么寻找?
我们期待这个项目可以记录所有老人的故事,所以这些老人可以是孩子们身边的亲人或认识的老人,也可以是敬老院的老人,还可以是学校有针对性邀请的老人等等。采访对象也会影响此次可以参与学生人数,如果是多数学生参与情况,建议从身边的亲人或认识老人入手。 Q 6: 是否有与校长沟通相关的资料?
有的,可以联系王老师获得项目介绍的资料。
如果还有其他疑问或者想法,建议可以在后续交流群提出,或者直接留言。 |